寡廉鲜耻 【guǎ lián xiǎn chǐ】
褒贬贬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没有操守,不知羞耻。指人毫无廉耻。
寡:少,缺少。
廉:不贪污。
鲜:少。
耻:羞辱,侮辱。
# 例句
1、他那个人,是个寡廉鲜耻的人,可称是小人之尤。
2、这个人为了粉饰他的寡廉鲜耻的生活,发明了一套所谓宇宙观和人生观。
3、他们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寡廉鲜耻的恶劣本质便完全暴露出来了。
# 成语故事
司马相如,字长卿,汉蜀郡成都人。有一年,汉武帝派唐蒙修治经略夜郎、僰(bó)中二地。由于唐蒙征集民工过多,又用“军兴法”杀了大帅,使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武帝听到这种情况,就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发布了一份文告(喻巴蜀檄〉,告诉巴蜀人民唐蒙的举动皆非皇上本意,并且恳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开发西南夷的行动。檄文中提到:被征召行役的人,有的自相残杀,有的逃跑,这不是为臣者的节操。但这不全是应征者的罪过,而是“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意思是说父兄们平常没有严格教育,也没有给子弟树立表率,才会让人们缺少清廉、知耻的美德,而不知羞耻,世风当然也就不淳厚了。后来文告原文中的“寡廉鲜耻”被摘出成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不知羞耻。
# 出处
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
汉司马相如《谕巴蜀檄》
# 引证
1、若不是你一家子寡廉鲜耻,她或者还不至于去冒险。她恨你们。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六六
2、整个直系的军阀与政客就正在寡廉鲜耻、为所欲为的情形下酝酿着贿选运动。
现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〇章
3、父母我民不知劝学,至其寡廉鲜耻,一落槛阱,骤以三尺纠绳之,可谓大不仁矣。
宋胡铨《庐陵先师孔子庙记》
4、而乃以议妾妇者议之,驭臧获者驭之,则宜其所得者多寡廉鲜耻、阿谀顺意,大半皆妾妇臧获之流。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三回
5、有的站在冯有三老婆一面,似乎那个寡廉鲜耻的女人罪得万死。
现代沙汀《还乡记》七
6、士而可以轩轾,可以亲疏,则所得者寡廉鲜耻之人耳。
宋魏了翁《鹤山文集·一七·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论》
7、(李纲言)自崇、观以来,朝廷不复崇尚名节,故士大夫寡廉鲜耻,不知君臣之义。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六·建炎元年六月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