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天天都没有空暇,时间仍不够用。
今义:后多用来形容事务繁忙,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
治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二八
1、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东汉班固等《汉书·礼乐志》
2、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东汉班固《两都赋序》
3、汉文帝接秦、项积久伤夷之弊,继高、吕革创多事之时,家国虚残,日不暇给,而能恭俭节用,静事息人。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二)》
4、新年应酬太繁,几至日不暇给。
清曾国藩《(清)曾国藩全集·家书·禀父母》
5、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 。
近代刘鹗《老残游记》第三回
6、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日夜饮酒不事事,自云:“高皇帝与何定天下,法令既明,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是则然矣,然以其时考之,承暴秦之后,高帝创业尚浅,日不暇给,岂无一事可关心者哉?
宋洪迈《容斋续笔·曹参不荐士》
7、此极显浅之事理,人民不问责于政府而谁问者?夫政府之所以逃责者则亦有词矣,必曰大难初平,日不暇给,元气未复,近效难期也。
近代梁启超《痛定罪言》
8、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
9、崇宁间初兴学校,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
10、青田命世大贤,敷布兵农礼乐,日不暇给,何得有闲工夫做到这一件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四四回
11、但此时正值北伐出师之时,军书旁午,日不暇给,实在没有工夫回家省亲。
现当代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第二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