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大的或者贵重的器物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制成。
比喻:比喻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人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所以成功较晚。也比喻年纪较大后才成才或成名。
大: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器:人的度量、才干。
晚: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
成:做好,做完。
# 提示
有时也用作对尚未实现抱负的年轻人的安慰语。
# 例句
1、他虽然年近五十才开始涉足艺术领域,但凭借天赋和勤奋,最终大器晚成,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画家。
2、这位作家在年轻时默默无闻,但经过数十年的坚持和磨砺,终于大器晚成,凭借一部长篇小说赢得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崔琰,字季珪,东汉末年清河东武城人。他从小爱好击剑,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又苦读诗书,学识丰富。大将军袁绍知道他贤德,封他当了骑都尉。袁绍兵败官渡之后,患病而死,曹操起用崔琰,任为别驾从事。曹氏立国之后,崔琰做了尚书。他为人正直,并且擅长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在年轻的时候,名气不大。大家都瞧不起他,即使是亲戚们也都轻视他。只有崔琰常常说:“崔林这个人是有希望的。正如老子所说,大的器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崔林将来必定会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成为栋梁之才。
# 出处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春秋老聃《老子》四十一章
# 引证
1、大器晚成,宝货难售者。
东汉王充《论衡·状留》
2、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
3、公为诸生,已负奇气。公居学职,已负达才。大器晚成,果射甲科。
明郑岳《祭同年陈珍之文》
4、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5、他除了对局外,一直手捧棋书,孜孜不倦,这才是他所以大器晚成的关键。
当代陈祖德《超越自我》四
6、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尤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崔琰传》一二
7、姜子牙八十拜相,大器晚成,我呢,则想来个晚器大成。
当代杨继仁《张大千传》第五〇章
8、当时他就萌生了要把这个年龄不小,球龄不长,大器晚成的姑娘召回队的想法。
当代佚名《文汇报》1983.11.5
9、大音希声,大器晚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频传》三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