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人神共愤”详细解释

人神共愤 【rén shén gòng fèn】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人神:先祖的神灵。
共:相同的。
愤: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

# 例句

1、他在公共场所公然侮辱他人,行为极其恶劣,引起了人神共愤的谴责。
2、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感到人神共愤,纷纷呼吁和平。

# 成语故事

于襣,字允元,在唐德宗(李适)时期曾经做过湖州刺史。他任职期间,可以说也曾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西湖,是南朝时凿的,灌溉良田三千顷,但年久失修,废弃无用。于襣下令筑堤挖塘,重新修复,使当地百姓获得鱼米之利。后来,他又改任苏州刺史,他下令疏通沟渠,修整街道,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吴地流行敬奉鬼神的风俗,于襣认为,花费大量的钱财去敬奉鬼神,却荒废了生产农业,这是非常荒谬的。于是,他下令拆掉神殿庙宇,只留下伍子胥等少数人的庙宇。他虽然做了一些好事,但是比较专横,甚至连唐德宗都得让着他。唐宪宗(李纯)即位,令行威严,于襣收敛了一些。唐穆宗(李恒)即位时,于襣已经死了。他死的时候,被赠以“厉”的谥号,然而,他的儿子于季友觉得“厉”的谥号不够合适,请求唐穆宗改赐号为“思”。可是,大臣们却都反对,主张不要更改。太常博士王彦威上书说:“于襣晋升很快,拥有象征皇家权力的符节,不为朝廷效劳,却肆行无忌,残酷暴虐,连百姓和鬼神都怒不可遏,为国家的法令所不容。”太常博士王彦威建议穆宗,千万不要改赐为“思”,不然的话,“圣政”就会受到损害。但是,穆宗对王彦威的上书置之不理,同意了于季友的请求,把于襣的谥号改赐为“思”。

# 近义词

千夫所指
天怒人怨
神怒民痛
民怨沸腾
人神共嫉

# 反义词

有口皆碑

# 同义异形

人神共嫉
神人共愤

# 出处

大将军梁冀兄弟奸邪,倾动天下……而横见式叙,各受封爵,天下惆怅,人神共愤。

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

# 引证

1、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同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2、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于頔传》

3、比者金人败盟,再犯河南之地,肆为残忍,人神共愤。

宋岳飞《辞少保第五札子》

4、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

5、我儿子是耿直人,他骂鸿兴公司是祸害,把我们原本非常平静的普溪镇搞得人神共愤,死的死,伤的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当代杨银波《中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