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惊石破 【tiān jīng shí pò】
褒贬褒义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古义: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
今义: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天: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惊:震动。
石: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
破:碎,不完整。
# 例句
1、听到这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他仿佛被天惊石破般的震惊击中,愣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来。
2、那次意外的事故,其破坏力之大,仿佛天惊石破,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悲痛。
# 成语故事
李贺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才气极高,七岁能作诗,十五岁便成名,并以〈雁门太守行〉得到了韩愈的赏识。李贺的创作方式也十分特别,据说他写诗从不先命诗题,每与友人出游,便命奴仆背著锦囊骑驴跟随,灵感一来,他便赶紧写下,投在囊中,等回家后再整理成篇。李贺虽然诗誉日隆,但仕途上却不甚顺遂。二十岁时应礼部试时受到排挤,其他考生认为他的父亲名晋肃,应当避讳(“晋”、“进”二字同音),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虽然为他作〈讳辩〉力争,但李贺再也没有应试。后来他作了张彻的幕僚,二十六岁返乡,二十七岁便以英年早逝,留下诗作二百余首。李贺的诗作内容深邃,种类繁多,以想像力丰富著称,擅于锻练字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后世称为“诗鬼”。如〈李凭箜篌引〉一诗中,他形容李凭弹奏箜篌的乐音,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不但能使上古女娲用来补天的五色石因而碎裂,也让上天为之震动,洒落滂沱的秋雨;连在梦中都被请到神山去教神妪弹奏箜篌,那精妙的音律,连海中的鱼、蛟都随著乐声而跳跃。后来“石破天惊”被用来形容事物或言论新奇惊人。
# 出处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 引证
1、瞎先生仍是那怕你天惊石破,怎当他酣睡如雷的一丝儿不应。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二三回
2、今以奥储一滴之血,塞人一弹之光,霹雳一声,天惊石破。
现代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3、小弟只记得那年畅闻高谕,所谈西周政治艺术,天惊石破,推崇备至,私心窃以为过当。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
4、神焦鬼烂逃后羿,天惊石破愁皇娲。
清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一·荆州护国寺古鼎歌》
5、选家乃录其前而弃其后,学者遂口相诵述,其天惊石破之文,反湮灭而不闻。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二四(《清诗话》 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