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至如归 【bīn zhì rú guī】
褒贬褒义
结构紧缩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宾客到此如归其家。形容待客亲切、周到。
宾:客人。
至:到。
如:像,相似,同什么一样。
归:返回,回到本处。
# 例句
1、这家新开的餐厅里,服务员们热情周到,让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温馨氛围。
2、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我很快找到了一个温馨舒适的住处,让我仿佛置身于家中,真正体会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3、度假村的服务质量一流,无论是环境还是服务人员的态度,都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待遇,纷纷表示下次还会再来。
#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2年,郑国的使者子产奉命出访晋国,却遭到晋君的冷落与无礼。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子产将驿馆围墙拆除,整齐地摆放贡品,等待晋国的接见。晋平公闻讯大怒,立即派士文伯前去接见子产。士文伯询问子产为何拆除驿馆围墙。子产回答得机智而有理:“贵国君主未能接待我们,我担心贡品久置会受潮发霉,损害了贡品,我将对不起郑国和贵国君主。我听闻晋文公在位时,虽自居简陋,但待客之处却富丽堂皇,待客之道亲切周到,使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如今却不复往日之热情。若能让我们向君主献上贡品,我们定会修复围墙。”士文伯听后深以为然,将此事告知晋平公。晋平公自知理亏,立即接见了子产。“宾至如归”这一成语便源于此,意指待客如家人般亲切周到,使客人有如在家一般的舒适感。
# 出处
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盗寇;而亦不患燥湿。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 引证
1、入鞭朴之赎以庀工,工忘其劳;杜燥湿之虞以憩宾,宾至如归。
唐独孤及《抚州南城县客馆新亭记》
2、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3、四方之客,一入鲁境,皆有常供,不至缺乏,宾至如归。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七十八回
4、江南北水陆之冲,舟车辏集,必能使宾至如归,而民不扰。
明末清初归庄《归庄集·三·太参驿传道罗公寿序》
5、全椒薛慰农明府,以名进士出宰百里,有古循吏风,爱才下士,宾至如归。
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二·薛慰农词》
6、一路在日照、胶州,就闻得莱州府南门外张家饭店房屋宽敞,饭食精洁,店家诚实,宾至如归,因就问到张家。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六七回
7、每一位客人,不分尊卑老幼,她都招呼得妥妥帖帖。一进到尹公馆,坐在客厅中那些铺满黑丝面椅垫的沙发上,大家都有一种宾至如归、乐不思蜀的亲切之感。
现代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三
8、这时,他的心情反倒踏实些,眼前的情景自然、和谐,多日来第一次使他产生宾至如归的感受……
现代理由《子爵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