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古义:原指宾客多而不断。
今义:后多指出席的人很多。
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浑传》四二
1、士之请益者肩摩袂属,谒无留门,坐无虚席,爨无停炊。
宋魏了翁《鹤山文集·七六·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受冲佑观虞公墓志铭》
2、莲湖公园游人甚多,食堂也常常是座无虚席。
佚名《革命回忆录·回忆西安莲湖食堂》
3、各执政与宪司纪者艳君之文,无不投贽愿交,而荐绅大夫与岩穴之士踵门求文者座无虚席,以致崖镌野刻,布列东南间。
明宋濂《杨铁崖墓铭》
4、会场上不但座无虚席,连过道也挤满了人。
现代萧乾《寻根者叶维廉·血比水浓》
5、一次是听梁启超先生讲‘中国文学里表现的情感’……一连讲了三四次,每次听者踊跃,座无虚席。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讲演》
6、这家设备舒适的高级茶园,向来是座无虚席的。每当星期天,更是拥挤不堪。
现代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八章
7、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
宋李昉、扈蒙等《太平广记·龙三·释玄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