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宠辱不惊”详细解释

宠辱不惊 【chǒng rǔ bù jīng】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不以受宠或受辱而动心。指人有很深的涵养,能置得失于度外。

古义:原义是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

今义:后形容对得失不在乎。

宠:受宠。
辱:羞辱。
不:没有; 未。
惊:感到意外。

# 例句

1、我对那些面对人生的利害得失宠辱不惊的人总是怀着崇高的敬意。
2、许多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从不考虑个人得失,可谓宠辱不惊

# 成语故事

 “宠辱不惊”就是被宠不骄,被辱不急,对得宠和受辱都无动于衷。人们常用来形容把得失置之度外。   此典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唐代时,有一位吏部民员叫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汲县(今属河北)人。唐太宗时,他担任对官吏的考绩评功工作。他作风正派,公道负责。   有一次,有一个负责运粮的官吏在运粮途中把粮船沉没了。卢承庆以他沉船失粮,在对他考绩时给他评了个“中下”。这个运粮官知道后,既没有异议,也没表现出任何的疑惧不安。可卢承庆转而一想,粮船沉没,不能全怪他一人,如遇大风浪,也不是他一个人能挽救得了的,评为“中下”有失公平,于是改评“中中”并告知本人。谁知这个运粮官听了以后,既没有说感谢的话语,又没有流露出激动欣喜之情。卢承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非常佩服这个人的风度,夸奖说:“真是宠辱不惊,难得难得!”最后,又把“中中”改为“中上”。

# 近义词

宠辱皆忘
置之度外
宠辱无惊

# 反义词

宠辱若惊
受宠若惊
患得患失
忘乎所以

# 同义异形

宠辱若惊

# 出处

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晋潘岳《在怀县》诗

# 引证

1、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卢承庆传》

2、阮光禄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有人以问王右军,右军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

3、震之以风雨之骤,竹不以震撼而加靡;压之以霜雪之严,竹不以凌压而少屈。今之人有能宠辱不惊如竹者乎?

清陆心源《松竹堂记》

4、这主持之官,须得深谙此地之民情,在缙绅当中广有联络,而且能低首下心,有宠辱不惊之定力,能忍气,能挨骂,方能言有成!

现代刘斯奋《白门柳》三部五章

5、杜甫把它说得很轻松,说李白……能够宠辱不惊,全身而退。

现代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

6、辈持戟负戈,吃惊受恐,有甚好处。倒不如此辈,宠辱不惊,理乱不闻。

明熊大木《杨家将演义》四十八回

7、卢尚书承庆,总章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运,遭风失米,卢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止自若,无一言而退。卢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又改注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唐刘谏《隋唐嘉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