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当中书言时,沈宜厉声力折,只因心中恼他,置若罔闻。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阁臣相构》
1、复严谕速出迎诏,竟置若罔闻,其悖逆至是,他奚论耶!
明周顺昌《福州高珰纪事》
2、宁荣两府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
清曹雪芹《红楼梦》十六回
3、有些人虽然受到了教导,但行动时却把所接受的原理置若罔闻。
当代江畅《西方德性思想史》
4、我则政府置若罔闻,一任无行之暴,而莫或代人民以谋抵抗。
近代梁启超《政治与人民》
5、在运动中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 指着鼻子骂他是只“密封罐里的烘苍蝇”,他置若罔闻; 即使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时,他也依然不放下他的专业。
当代王西彦《春寒》
6、……我能够昧着良心, 能够为了自己省心省力,而从此置若罔闻退出战场吗?
当代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
7、那老汉对斥责声、议论声置若罔闻, 见车停下, 立即撒腿奔过来使劲擂着车门:”我搭车,我搭车……”
当代崔巍、钮宇大《爱与恨》
8、我每责以大义,冀望他悔过,无奈他置若罔闻,转瞬又故态复萌。
近代蔡廷锴《蔡廷锴自传·重游南洋,爱妻逝世》
9、我看你们明主,对于宗室被俘,置若罔闻;至于将帅率兵死战,或阵前被擒,或势穷力竭。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
10、她对县太爷的叨叨,根本没往耳朵里去,或许,人的本能,对弹得过多的老调子,耳神经有种抗拒的自卫力量,所以显出一副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样子。
当代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二章
11、如再游移观望,或竟置若罔闻,即不能不声罪致讨矣。
清林则徐《会谕义律分别准驳事宜》
12、不料沿途岗哨,居然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近代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二章
13、若言他人不好,无论真假,置若罔闻。
清陈確《陈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