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把人民视为同胞,把万物视为同类。
今义:后指对人对物一视同仁。是一种泛爱观念。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宋张载《张载集·一·西铭》
1、(杜甫)《东屯》云:“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一八二· 诗话新集·二》
2、知天人同原,则知吾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无间,民胞物与之念油然而生。
清汤斌《汤子遗书·四·嵩阳书院记》
3、山农(颜钧)游侠,好急人之难……颇欲有为于世,以寄民胞物与之志。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三二
4、坐观蚁穿鸟啄之惨,竟何民胞物与之仁?
明徐渭《义冢募文》
5、大凡世上肯拿出钱来做善事的,那里有一个是认真存了仁人恻隐之心,行他那民胞物与的志向。
近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6、纬武经文资妙略,民胞物与广滋培。
宋赵公豫《留别囗州牧孙德操懋》诗
7、杜甫的情况正是如此,其思想感情丰厚而深沉,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情,是包容天地万物的民胞物与之真情、深情。
当代刘艺《时空组合的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