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狐假虎威”详细解释

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

比喻:比喻借别人的威势吓唬人或倚仗别的权势欺压人。

今义:后来用来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吓唬人、欺压人;假借权威的名义施行蒙骗伎俩。

狐: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
假:借用,利用。
虎: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威: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

# 例句

1、小明在学校经常借用他表哥的名声来欺负其他同学,真是狐假虎威
2、他在公司里虽然职位不高,但总是借着老板的名义发号施令,真是狐假虎威
3、他仗着自己有几个有钱的朋友,就到处炫耀,好像他自己也很有钱似的,真是狐假虎威啊。

#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楚宣王很奇怪北方的臣民,为什么会畏惧他的大将昭奚恤;于是他就问朝中的大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朝臣中有一个人名叫汪乙,用一个寓言故事,来向楚宣王解释道:“有一只老虎捉到了一只狐狸,狡猾的狐狸恐吓老虎说,它是天帝派来管理百兽的,如果老虎吃了它,将会激怒天帝;如果不相信,可以跟在它后面走,看看其他的野兽对它是怎样畏服。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就跟在狐狸后面想看个究竟。一路上其他野兽远远地看见狐狸,果然都匆忙逃跑。老虎看见这个情形,不知道野兽乃是怕自己,还以为它们害怕狐狸呢!现在大王的兵权都在昭奚恤手上,北方人民所怕的,实际上只是怕大王的兵罢了。”

# 近义词

狗仗人势
仗势欺人
恃势凌人
狐藉虎威
狐假鸱张
虎威狐假

# 反义词

独步天下
独擅胜场

# 同义异形

狐藉虎威
虎威狐假

# 出处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

# 引证

1、谓之功名,难居物下,曾不知狐假虎威,地凭雾积。

北朝北齐魏收《为后魏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

2、你待要狐假虎威,哎,你个贾长沙省气力。

元马致远《荐福碑》四折

3、真是小人倚惯官府势,当此性命危急之时,犹然狐假虎威,不知死活。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二集》一回

4、在起初,他只在随着他们的时候,才敢狐假虎威的这样作。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五二

5、打这厮无道理,无见识,羊披着虎皮,打这厮狐假虎威。

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