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不苟 【yī bǐ bù gǒu】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谓作书画或撰文极其认真,毫不马虎。
一: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笔:笔画,线条。
不: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苟:马虎,随便。
# 例句
1、他在绘制这幅精细的工笔画时,一笔不苟,每一笔都凝聚着他对艺术的敬畏与追求,力求完美无瑕。
# 成语故事
清朝的沈初在《西清笔记·纪名迹》中写到:“(这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从头到尾每一笔都极其认真,没有丝毫马虎,展现出如此深厚的功力,这实在是高超的技艺啊。”这段话用白话文解释,就是赞美某位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态度极其严谨,每一笔都画得非常精细,没有任何疏忽,显示了他非凡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 出处
绢本晚年所作,应规人矩,一笔不苟,正元章所谓平澹天成者。
明文徵明《(明)文徽明集·补辑二三·跋怀素草书千字文》
# 引证
1、余在西湖精舍,王梦微少府廷鼎,以宋蔡忠惠所书《笙赋》墨迹见示,《赋》凡八百余字,一笔不苟,洵为真迹。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
2、他一笔不苟地但是又简洁地勾画了每个打石子的小孩的精神面貌,使人们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现当代邓拓《儿童画的风格》
3、〔赵文敏〕更有《法华经》全部……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清沈初《西清笔记·纪名迹》
4、我的创作态度多么严肃,我真是一笔不苟。
现代茅盾《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