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古义:原指逃亡在外的人。
今义:后泛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人。
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郭彦传》
1、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乐彦祯传》
2、倘若这亡命之徒引兵到来,朝廷救兵不迭,那时悔之晚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三回
3、在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里……只要你肯付出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钞,就会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当代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第一章
4、其中游手惰业亡命之徒结为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若以甲兵捕之,则鸟散山谷。
唐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
5、江南大营包围太平军的天京时,筸军中有一群卖柴草亡命之徒,曾参预过冲锋陷阵爬城之役。
现代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
6、他分明是一个久闯江湖的亡命之徒。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7、原来这个凶手是匪军一旅马希山的部下—杨三楞。身强力大,一手好枪法,能喝酒,是个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当代曲波《林海雪原》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