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亡命之徒”详细解释

亡命之徒 【wáng mìng zhī tú】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古义:原指逃亡在外的人。

今义:后泛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人。

亡命:削除名籍逃亡在外。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
徒:人(今多指坏人)。

# 例句

1、警察正在全力追捕那些亡命之徒,他们涉嫌在抢劫银行后逃逸。
2、电影中,那些亡命之徒在街头疯狂飙车,不顾行人安危,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 成语故事

“亡命”,改变姓名而逃亡。据《史记》记载,魏大梁人张耳年少时当过信陵君的食客,后来改变姓名,逃亡到外黄。受到外黄富人的看重,将新寡的女儿嫁他,并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钱,他因此得以结交各路好友,最后当上魏国的外黄令,贤能的名声远播,而“亡命之徒”完整的语形,见于《周书・卷三七・郭彦列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意思是郭彦主张让那些作奸犯科逃亡而来的人,都要分担赋税和徭役的工作。后来“亡命之徒”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意义慢慢转变为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今人所用,多为后义。

# 近义词

不逞之徒
不法之徒

# 反义词

正人君子
谦谦君子

# 出处

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郭彦传》

# 引证

1、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

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乐彦祯传》

2、倘若这亡命之徒引兵到来,朝廷救兵不迭,那时悔之晚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三回

3、在一个金钱万能的社会里……只要你肯付出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钞,就会有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当代顾笑言等《李宗仁归来》第一章

4、其中游手惰业亡命之徒结为光火大贼,依凭林险,巢穴其中,若以甲兵捕之,则鸟散山谷。

唐陈子昂《上蜀川安危事》

5、江南大营包围太平军的天京时,筸军中有一群卖柴草亡命之徒,曾参预过冲锋陷阵爬城之役。

现代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

6、他分明是一个久闯江湖的亡命之徒。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7、原来这个凶手是匪军一旅马希山的部下—杨三楞。身强力大,一手好枪法,能喝酒,是个不怕死的亡命之徒。

当代曲波《林海雪原》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