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否往 【tài lái pǐ wǎng】
褒贬中性
结构连动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时来运转,好运来了,恶运走了。
泰:吉卦。
来: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跟“去”相对。
否:凶卦。
往:去。
# 例句
1、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他终于迎来了泰来否往的时刻,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 成语故事
“否极泰来”,源自古老智慧的结晶——《易经》,原表述为“否终则泰”,寓意深远。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否卦〉与〈泰卦〉如同阴阳两面,映照出世间万物兴衰更替的哲理。〈否卦〉之下坤上乾,阴气下沉而阳气上升,天地不交,万物闭塞,象征逆境与困厄;而〈泰卦〉则相反,下乾上坤,阴阳二气和谐交融,天地相通,万物繁荣,预示着吉祥与顺遂。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否极泰来”的真谛。面对国破家亡的绝境,勾践没有沉沦,而是听从了文种与范蠡的忠言,以周文王被囚羑里而矢志不渝的精神自勉。周文王虽身陷囹圄,却心向光明,潜心易学,终成大器,其人生低谷之后迎来了辉煌的转机。勾践深受启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历经数十载不懈努力,最终击败强敌吴国,实现了复国雪耻的壮举。这一典故告诉我们,人生如潮汐,有起有落,逆境虽苦,却也是成长的磨砺石。只要心怀希望,坚持不懈,勇于面对挑战,终将迎来“否极泰来”的美好时刻。因此,“否极泰来”不仅是对历史故事的概括,更是激励后人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相信未来终将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宝贵精神财富。
# 出处
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四折
# 引证
1、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佚名《周易·否》
2、泰,小往大来,吉亨。
佚名《周易·泰》
3、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