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而泰 【pǐ jí ér tài】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否:坏;恶。
极:尽头,终了。
而:连词。表示承接。犹就;然后。
泰:善;好。
# 例句
1、他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后,终于否极而泰,迎来了事业的转机。
# 成语故事
《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否”和“泰”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天地交(相互作用)叫做“泰”,“泰”就顺利;天地不交叫做“否”,“否”就失利。古人辨证认为,“否”是可以转化为“泰”的,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转化为“泰”,故有“否极泰来”之说。
# 出处
则彼之盛而在上者,非鬼而为天神矣,否极而泰之象也。
汉东方朔《灵棋经》卷上
# 引证
1、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元脱脱等《宋史·二五一·韩令坤等传论》
2、故阁下挺然仗义,与诸巨公应时而出,扫滓秽而太清开,压狂澜而寰海靖,太平仪物,日日就新,何者?否极而泰故也。
宋郑刚中《代上汤尚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