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物至则反”详细解释

物至则反 【wù zhì zé fǎn】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紧缩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物:东西;事物。
至:到。
则: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
反:颠倒的;方向相背的(跟“正”相对)。

# 提示

用于劝诫人。

# 例句

1、物至则反,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就像月亮圆了之后就会开始变缺,花朵盛开之后就会逐渐凋零。

# 成语故事

相传文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哲人,与孔子同处一个时代,并被尊为老子的弟子。他在《文子·九守》中深刻阐述了一种关于自然法则的见解:“天道至极则反,盈满则损,此乃日月盈亏所昭示。因此,古代圣明的君主深知此理,每日自省以削减自己的骄满,保持内心的谦逊与平和,不敢自满。他们如同深谷,能够容纳百川的汇聚,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与建议。如此,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才能长盛不衰,这正是天道所赋予的智慧。”后来,这一深邃的哲学观念逐渐演化为成语“物极必反”,用以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必然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或转变。这一成语也被人们称作“物极则反”或“物至则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种重要的智慧表达。

# 近义词

物极则反

# 同义异形

物极必反
物极则反

# 出处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博志》

# 引证

1、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高则危,累棋是也。

西汉司马迁等《史记·春申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