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博学多闻”详细解释

博学多闻 【bó xué duō wén】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学问广博,见闻丰富。

博:渊博。
学:学问。
多:数量大、超过一般。
闻:听闻、知识、见识。

# 例句

1、他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人,无论谈及哪个领域都能娓娓道来。
2、为了成为一名博学多闻的学者,他夜以继日地钻研各种书籍和文献。
3、在我们的团队中,张教授以其博学多闻的学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 成语故事

在《礼记·中庸》的《哀公》章节中,提到了一个人要想做事有诚意,以及达到真诚境界所必须遵循的道理。文章指出,追求真诚的过程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否则就无法达到真正的真诚。 首先,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规律,为了了解这些特性,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博取众长,这就是第一阶段。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对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我们需要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通过问询来消除心中的疑惑。这就是第二阶段,也是“博学”的体现。 接下来,当我们获取了足够的知识和信息后,还需要进行谨慎的思考。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远的目标,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深思熟虑,确保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是明智和合理的。这是第三阶段,也就是“多闻”的过程,通过听闻他人的经验和见解,来丰富自己的思考。 第四阶段,我们要能够明辨是非,识别出哪些是正确的、有益的,哪些是错误的、有害的。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判断力,能够正确地分辨事物的本质和表象。 最后,我们要将所学所得付诸实践,用实际行动来体现我们的真诚和决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 近义词

见多识广
见闻广博
博闻强志
博学多才
博古通今
博闻强识
博闻多识
博洽多闻
博学洽闻

# 反义词

才疏学浅
胸无点墨
孤陋寡闻

# 同义异形

博学洽闻
博学多识

# 出处

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春秋文子《文子·精诚》

# 引证

1、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本经训》

2、皙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

唐房玄龄等《晋书·束皙传》

3、胤既博学多闻,又善于激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

4、卿博学多闻,通练古今,小心畏慎,不见过失。

宋苏轼《赐尚书左丞李清臣乞退不许批答》

5、博学多闻,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

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6、康熙帝问朝廷大臣徐乾学:“国内有谁博学多闻,文章好,可以充当顾问的?”

当代王政尧《黄宗羲》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