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口不道 【jué kǒu bù dào】
褒贬中性
结构连动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多指有意回避。
绝口:闭口。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道:说,讲。
# 例句
1、对于那次失败的经历,他绝口不道,似乎想把它彻底埋藏在心底。
2、她虽然内心十分好奇,但对于别人的隐私,总是绝口不道,表现出极高的素养。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汉书·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丙吉,字少卿,年少好学,为人忠厚,做过廷尉监。刘询还没有当皇帝时,曾遇难入狱,经丙吉想方设法营救,才得以安全脱险。
刘询即位后,号称宣帝。丙吉被封为关内侯,但他从不自我夸耀。尤其是救过宣帝这件事,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他都“绝口不道”,因此在宫廷中,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丙吉做人忠厚,不谈己善,也不居功。刘询加封丙吉为博阳侯,采邑三百户。这时,丙吉病倒在床上,经多方治疗才痊愈。丙吉康复之后,上书辞谢,说功小受封,于心有愧。经过宣帝百般劝说,他才勉强接受了。
# 出处
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七四
# 引证
1、初不以长老自处,人有过恶,绝口不道。
宋张纲《李公朝奉墓志铭》
2、一切玄远之言,绝口不道。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四
3、前古治乱兴亡之变,以时忌绝口不道;后生晚辈,往往不读史,历代先后有不知者。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七一·绍兴二十六年二月丁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