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足 【zhān zhān zì zú】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abc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满足的样子。
沾沾:得意的样子。
自:代词,自己,己身,本人。
足:值得。
# 例句
1、他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足,不再愿意继续努力,这种态度很难让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 成语故事
在公元154年,吴王刘濞与六个诸侯国联手策划篡夺汉景帝刘启的皇位。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刘启任命了窦太后的堂侄子窦婴为大将军,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窦婴因此声名鹊起,然而这也引起了刘启的深深忌惮。
后来,窦婴成为了栗太子的老师,当刘启想要废黜栗太子时,窦婴多次站出来进行劝阻,这进一步加剧了刘启对他的不满。当丞相刘舍因能力不足被免职后,窦太后多次推荐窦婴接任丞相一职,但刘启坚决反对,他说:“窦婴此人总是自以为是,做事轻率,难以胜任丞相这一重任。”
直到汉武帝即位,窦婴才得到了担任丞相的机会,但不久之后他还是被免职了。最终,他因罪被判处了死刑。
这段历史便衍生出了“沾沾自喜”这个成语,也常被称为“沾沾自满”或“沾沾自足”,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我感觉良好而显得得意洋洋、心满意足的样子。
# 出处
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引证
1、沾沾自足,适以取祸。
近代蔡东藩《明史演义》
2、嗟乎!此浅之为丈夫者,所以沾沾自足也,岂足为君荣哉。
明邱濬《送钟太守诗序》
3、石达开先说道:“胜不必喜,败不必忧,但求努力谨慎。若得一胜便沾沾自足,恐非国家之福也。”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二八回
4、甚至为了维持这文化市场,大多数作者连进修也顾不得了,意志不坚定的人且复沾沾自足,自谓左右逢源,颇有办法。
现代茅盾《雨天杂写之一》
5、向无隐公之祸,迫之则为义者,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
宋吕祖谦《左氏博议·羽父弑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