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比喻眼界狭隘、见识短浅的人。
井:水井。
底:物体的最下部分。
之:助词。
蛙:两栖动物,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游泳。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蛙等。
# 例句
1、有些人只关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真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天高地厚。
2、当年他因为一次失败的经历而自我封闭,现在却像井底之蛙一样,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
# 成语故事
有只蛙,住在一口废井里。它只知道井底一块地方,只看见井上小小的一块天空,根本不知道井外有多么大的世界。有一天来自东海的大鳖,出现在废井口上。蛙便向它夸耀自己道:“喂,你瞧我这里多么好;我可以自由自在地跳跃,可以安闲地坐在井壁的坎儿里休息;要游水,水很充足,可以浸没我的腿,浸到我的下巴;要散步,也可以在软软的烂泥上舒服地踱来踱去。和我一起的小蝌蚪、小螃蟹之类,谁也不及我!我简直逍遥自在,快乐极了!你何不下来玩玩参观参观我的这一汪大水?”海鳖听了,倒真想下去看看,可是左脚还没有跨进,右脚的膝盖却已在井口上搁住了。海鳖连忙后退一步,站住脚对井蛙说:“朋友,你知道海吗?海之广,何止千万里;海之深,何止千万丈。闹几年水灾,海水涨不了多少;连早几年,海水也并不见浅些。住在大海里,才真正的逍遥快乐呢!”可是,同“井底之蛙”谈海,怎么谈得通呢?这叫做“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 出处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
# 引证
1、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2、吾师不知,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谓井底之蛙耳,何足挂齿也!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
3、但立即我知道我真是井底之蛙。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合是无奇不有,何况又在“非常时期”?
现代茅盾《旅途见闻》
4、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四九回
5、大哥我或许就是你说的那种拘于东南一隅,不知中国乃至世界之大局的井底之蛙。
当代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二部二一章
6、世有谈革命者,知大事之难举,而言割据自立。此固局于一隅,所谓井底之蛙不知东海者,而长素以印度成事戒之。
近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汝小将年幼学浅,如井底之蛙,只知此等阵法,以为绝高。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全传》八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