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一蹴而就”详细解释

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承接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常用作否定句。

一:数名,最小的正整数。
蹴:踏,迈步。
而:连接词,在这里表示顺接。
就:完成,成功。

# 易错

"蹴"读cù。

# 例句

1、要做到这些,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2、谁能保证在吸取别人的东西,来创造我们自己的东西的时候会一蹴而就呢?
3、可是,他的艺术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时期的惨淡经营的。

# 成语故事

在嘉佑元年,时年四十八岁的苏洵,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踏上了前往京城汴京的旅途,目的是参加进士考试。五月的阳光洒满了他们的征途,苏洵对两个儿子的期望极高,希望他们能在考试中大放异彩。然而,对于苏洵自己而言,由于多次在科举考试中遭遇挫折,他对于再次踏入考场已心灰意冷。尽管如此,他依然坚信自己拥有辅佐君王的才华,不愿余生隐居山谷,默默无闻。因此,在那一年的秋天,苏洵鼓起勇气,向朝廷中的重臣、枢密副使田况递交了一份上书。他在《嘉祐集·上田枢密书》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对于天下的学者而言,谁不渴望能够一步跨越,达到圣人的境界呢?”苏洵希望田况能够理解他的追求,助他一臂之力,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广为人知的成语“一蹴可几”,或者也常说成“一蹴而就”、“一蹴而得”等,用来形容事情可以轻易达成,只需一步便能达到目标。

# 近义词

轻而易举
一挥而就
一蹴即至
一蹴而成

# 反义词

欲速不达
一事无成
劳而无功
百无一成
一蹶不振

# 同义异形

一蹴可几
一蹴而得
一蹴可就
一蹴而成
一蹴即至

# 出处

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宋苏洵《嘉祐集·一四·上田枢密书》

# 引证

1、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

清吴趼人《<痛史>叙》

2、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当代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

3、承鲧,九载之后,又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其劳可知矣,其久可知矣,岂一朝一夕所可一蹴而就哉?

元任仁发《水利集》卷二

4、自江以北,谪籍之民,视简册为何物哉?教之可一蹴而就耶?吾侪但当尽其力之所当为,意外之事非所虑也。

明郑真《洪进士哀辞》

5、他展纸磨墨,捻毫舔彩,屏息静气,一蹴而就,一双逼真传神的美目就跃然纸上了!

当代王小鹰《丹青引》二三

6、自己体会到研究某些历史现象确实不甚容易,即使具体到马嵬驿杨贵妃之死这样的问题都很难轻而易举,一蹴而就。

现代黄永年《说马嵬驿杨贵妃之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