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 【bǎi huā qí fàng】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谓千百种花同时开放,争奇斗艳。
比喻:比喻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古义:原指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各家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的各种论争。
今义:后借喻事物繁茂纷呈。
百:概数。言其多
花: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通常由花托、花萼、花冠、花蕊组成。花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齐:一齐;同时。
放:绽放,绽开。
# 例句
1、春天的花园里,百花齐放,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2、在文艺创作领域,我们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竞相绽放,共同繁荣文化市场。
# 成语故事
在《隋唐演义》的描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炀帝与萧后及众多妃子于宫苑欢宴之际,炀帝感慨春日之繁华,万物生长,百花竞放之景最为动人心魄,继而言及夏日荷香、秋月桂影虽美,却难掩冬日之寂寥,唯有在温暖的寝宫中寻找慰藉。此时,秦夫人提议,若陛下不欲感寂寞,她们愿虔诚向天祈愿,让次日满园春色,百花不依时序而竞相绽放。炀帝初以为戏言,遂笑而置之。
不料,次日清晨,十六位佳人恭请炀帝与萧后共赏奇景。步入苑内,只见春色满园,桃红杏白,绚烂如织锦,一派生机勃勃。众夫人率宫女以笙箫歌舞相迎,炀帝见状,惊喜交集,询问何以一夜之间能令百花齐放。众夫人笑答,乃是众人齐心协力,一夜未眠之成果。炀帝细观之下,发现枝头之花皆由五色彩缎精心剪裁而成,巧妙系于枝头,以假乱真。
此故事中的“百花齐放”,不仅描绘了眼前这人工造就的春日盛景,更寓意着美好事物的丰富多样与繁荣兴旺。这一成语常被引申为比喻文艺创作或学术思想领域内各种形式、风格、学派的自由发展与繁荣竞争,恰如自然界中百花争艳,共同绘就一幅绚烂多彩的文化图景。
# 引证
1、只因太后有个宫娥,名唤上官婉儿,那年百花齐放,曾与群臣作诗,满朝臣子都作他不过,因此文名大振。
清李汝珍《镜花缘》八回
2、“不,我们家有许多好看菊花。”于莲说:“美不胜收,有一盆‘晓雪’,真正的百花齐放,开了一百二十几朵。”
当代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三章
3、我国从解放以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文艺才获得了新生,在短短三十年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现代朱光潜《谈美书简》六
4、我也没有办法,办本杂志总得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好。鹤老不妨写篇文章与其针锋相对,我也一定以头条位置登载。
当代王小鹰《丹青引》三七
5、百花齐放,皇州春色,尽属春官矣。
清无名氏《〈帝城花样〉自序》
6、劳动是美的,百花齐放、丰富多采,同时又变幻无穷。
当代浩然《艳阳天》第九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