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 【yī wèn sān bù zhī】
褒贬贬义
结构紧缩
组合紧缩式成语
# 基本释义
基本:指对所问一无所知。
古义: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
今义:后指对所问一无所知。
一问:询问一下。
三不知:指对事情的开始、中间和结局都不知道。
# 例句
1、还有些企业,生产了多少产品是了解的,但对生产出的这些产品成本是高是低,却一问三不知,毛病出在哪里也查不出来。
2、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年,晋国大夫荀瑶带领军队攻打郑国。他把兵马驻扎在桐丘这个地方。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根本不是大国的对手,国君急忙派大夫驷弘到齐国去请求救援。齐国答应出兵援助郑国,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出征。
陈成子率领的齐国军队顺利地到达濮水岸。不幸的是,正赶上天下大雨,士卒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
“晋国的兵马就在眼前,我们郑国君臣盼望齐军早一点到达,以解困厄。如果现在被大雨阻拦住,可能会来不及解救郑国了……”
陈成子也焦急万分,他身披斗篷,拄着兵戈,站在山坡上指挥过河。战马看到河水吓得嘶叫,他便用鞭子狠抽,硬逼着它们渡过了濮水。齐军顺利地到达对岸,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担心,便与左右部将商量说:
“陈成子新近操持齐国朝政,国内百姓都非常拥护他,兵士也愿意替他拼搏,瞧他的军队那样整齐,可能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啊!”
他的部将也赞成他的看法,纷纷主张撤兵。荀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了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
“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完全是为了替你报仇,陈国被灭亡是郑国的罪过,而陈成子家族是从陈国分支出来的,可能也会为此忧愁吧?可是现在陈成子却恩将仇报,率军来攻打我们,太不知好歹了。如果陈成子认为陈国的灭亡是无所谓的事情,那么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这一番话,知道这是荀瑶编造的谎言,愤怒地说:
“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荀瑶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好下场的!”
使者走后,荀文子向陈成子禀报说:
“有一个刚从晋军营里跑出来的人说,晋军准备调动一千辆兵车袭击我们的营门,要全部消灭齐军,你快拿主意啊……”
陈成子严肃地告诉他:“我出发之前国君就嘱咐过我:‘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兵马’。即使晋国出动两千辆兵车,我也不能避开它而不与他拼搏。我真没有想到,你刚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向国君禀报。”
荀文子又羞又愧,后悔地说:“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于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这三项都要考虑成熟才能向上报告。而我在对这三个方面全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妄加非议,怎能不碰壁呢?难怪我总是得不到信任,只身逃亡在国外,都是因为我不懂策略呀……”
几天以后晋军撤兵了,陈成子也班师回国了。
# 出处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 引证
1、不如我闭门不管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也没不是。
清张杰鑫《三侠剑》第一回
2、有一天,谈到叶秋萍,当童霜威表示一问三不知时,他大声吼叫,牙咬得咯咯响。
当代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三
3、有吃就吃,有喝就喝,有活儿就作,手脚不闲着,几转就是一天,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
现代老舍《骆驼祥子》一三
4、我们有时候谈起调查研究工作,就不免觉得惭愧,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遇到别人问起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变三不知为三知》
5、平时光会贪污,逍遥浪荡;谈到行军打仗的事,那就一问三不知。
当代谢雪畴《长江飞渡记》
6、易大嫂真是精神爽快,过去一问三不知的,现下,她忽然把许多事情都揽到自己门下了。
现代草明《乘风破浪》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