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匹夫之勇”详细解释

匹夫之勇 【pǐ fū zhī yǒng】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不用智谋,只凭个人蛮干的勇气。

匹夫:一个人,泛指平常人。
之:助词。
勇:勇敢。

# 例句

1、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拥有匹夫之勇,更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仰。

#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为韩信登坛拜将事毕,刘邦问韩信:“丞相萧何等人在我面前多次称赞将军,说你雄才大略,经天纬地,是旷世奇才,将军对我有何指教呢?”韩信说:“现在能与大王争夺天下的,只有项羽。大王估计自己的勇猛强悍,比项羽又如何呢?”   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那我远远不如他。”韩信听后躬身下拜,恭恭敬敬地说:“大王真有自知之明,我也认为大王不如项羽。但是,我在项羽手下做过事,我对他的性格、作风、才能、品行,知道得清清楚楚。项羽可以说是叱咤风云,他的一声大喝,就能吓退千军。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人他不能也不会用人。贤臣良将,在他的手下,一筹莫展,毫无用武之地。所以说,项羽虽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也是恭敬和仁义的,他关爱部属,遇到将士患有疾病,他能问暖问寒,关注饮食起居。但是,当部属有功该分封行赏时,他却常常舍不得,这种仁其实只是妇人之仁。”接着,韩信又指出项羽背信和滥杀无辜的不义。最后总结说项羽的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的仁只是妇人之仁,所过之处,烧杀抢掳,村庐尽墟,尽失人心。如果汉王能反其道而行之,揽天下贤才,任武功强将,以天下城邑,封有功之臣,让人心悦服,得到天下并非难事。刘邦听后大喜,自认为与韩信相见恨晚,对韩信是言听计从。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做了皇帝,在洛阳宫大宴群臣时说:“我所以能成功,取得天下,是我能知人也能用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筹划粮草,整理财政,我不如萧何;上阵打仗,攻城拔寨,率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之杰,我能用,此三杰。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天下怎么能不属于我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项羽。项羽可以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他24岁在江东起兵反秦,26岁夺得秦朝政权。接着楚汉战争,他与刘邦交手四年,最后败在刘邦手下。死时也不过30岁出头。遗憾的是,究竟为何失败,他临死尚不觉悟,仰天高呼:“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司马迁批评他,说他最大的错误是自矜功伐,不肯纳谏,欲以武力经营天下。所以,今天人们称那些没有深谋远虑,又听不进别人意见,只凭武力用事的人为匹夫之勇。

# 近义词

有勇无谋
血气之勇
暴虎冯河

# 反义词

大智大勇
有勇有谋
智勇双全

# 出处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春秋《国语·越语上》

# 引证

1、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二十二回

2、樊於期恃匹夫之勇,不顾成败,欲以君行侥幸之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一百零四回

3、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下》

4、昨闻刘曜窃据关陕,亦自称王。如此僭妄,诚匹夫之勇,井底之蛙耳。

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称王》

5、但须斟酌轻重缓急,以为屈伸进退,不可徒恃匹夫之勇,轻蹈不测,与冯妇辈同为识者笑耳。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五六回

6、梁大牙同志在战术上有了可喜的进步,现在已经不是仅凭匹夫之勇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一些问题了,基本上进入了一个初级指挥员的角色了。

当代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四章

7、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惊,独不能任用良将,这乃所谓匹夫之勇,不足与语大谋。

近代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二二回

8、于而龙,拉倒了吧,放下你的枪,不要逞匹夫之勇。

当代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