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褒贬贬义
结构递进复句
组合复句式成语
# 基本释义
基本:人的贪心不足,如同蛇要吞食大象。形容人贪得无厌。
比喻: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人心:人的内心。
不足:表示不满足、不满足于现状或当前拥有的。
蛇:爬行动物,俗叫长虫,身体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捕食蛙等小动物。
吞象:比喻贪婪狠毒。
# 例句
1、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一心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结果却因为太贪而失败了。
2、他一心追求名利,结果因为人心不足蛇吞象,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财富,还因此失去了家人和朋友。
# 成语故事
在南海的边缘,流传着一种神秘的生物——巴蛇。这种蛇身躯庞大,长达八百尺,拥有惊人的吞食能力,甚至能将整个大象完整吞下,连骨头都不放过。令人惊奇的是,巴蛇吞下大象后,会在三年后吐出骨头,而这些骨头被传有治疗腹内疾病的奇效。这一神秘现象甚至在屈原的《天问》中也有所提及:“一蛇吞象,其大如何。”这个传说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蛇吞象”的故事应运而生。故事中,贫穷的猎人阿象在森林中偶遇一条饥饿至昏迷的小蛇,他满怀同情,精心照料,直至小蛇恢复生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蛇在阿象的照料下茁壮成长。然而,随着阿象不断向蛇索取财富,他的贪婪之心也日益膨胀,最终,这条曾被他救下的蛇,竟然将他一口吞噬。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人心不足蛇吞象”,用来形容人的贪婪无度,警示人们要知足常乐,不可贪得无厌。这个成语也有“一蛇吞象”、“巴蛇吞象”等变体,都传达了同样的道理。
# 出处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战国无名氏《山海经·海内南经》
# 引证
1、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你外面有了一个礼拜一,人也很标致,还是你自己挑选的。”
现代巴金《春》一〇
2、得失枯荣总为天,机关用尽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
3、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4、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端着粗碗想细碗,吃了糠粑想细粮,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忆苦思甜是件法宝,能派很多用场。
当代古华《芙蓉镇》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