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既已得其妙理,就不必再借助语言来表达。多表示意在言外,意可默契。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战国庄子《庄子·外物》九上
1、(咸言于杨骏曰)得意忘言,言未易尽。苟明公有以察其悾款,言岂在多。
唐房玄龄《晋书·傅咸传》四七
2、大抵天下得意忘言,区区于文义讲说之间,真趣薄矣。
明海瑞《朱陆》
3、君不见上林苑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诗之五
4、每至章句,佥例发挥。俾童蒙之流,一览而悟;达观之士,得意忘言。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序》二〇二
5、唐人五言绝句,往往人禅,有得意忘言之妙。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三·伫兴类·五》
6、只见矿师一回皱皱眉头,一回抿着嘴笑,一句也不答腔。府县心里还当他们话到投机,得意忘言。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二回
7、得意忘言,言在意后,夫惟神交,可以长久。
晋傅咸《与尚书同僚诗》
8、迷方者执文泥象,知音者得意忘言。
明杨慎《洞天玄记》
9、我非常赞赏你们东方哲学中的“得意忘言”的说法。如果"得"了我的"意“,便会”忘“了我的”言“。
现代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10、何况建立在这种境界的诗论,如所谓作诗方法也,读诗方法也,又都重在语中无语……重在不着一字,重在得意忘言。
现代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