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格格不入”详细解释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偏正 组合aabc

# 基本释义

基本:互相抵触,不相契合。指关系不相容。也形容彼此思想不协调,想法不相容。

格格:扞格,互相抵触。
不:副词。表否定。
入:符合。

# 提示

多用在思想感情、观点方法或风俗习惯等方面。

# 例句

1、当然,在这几年里,我也常常碰到一些格格不入的事情。
2、那种目光短浅,胸襟狭小,贪利而忘本,图小惠而丧志的人,是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格格不入的。

# 成语故事

“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公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于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于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后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后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欲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后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 近义词

方底圆盖
水火不容
格不相入
万枘圆凿

# 反义词

水乳交融
行合趋同
沆瀣一气
气味相投
情投意合
融为一体
志同道合
打成一片
融为一炉
心有灵犀

# 出处

弟久困铃索,遇眼前一切人与事,格格不入。

明缪昌期《答毛禹门》

# 引证

1、弟言极朴直,虽三尺童子读之,皆了然言下,而学道家每格格不人,未知何故。

清陈確《陈確集·文集·三·与张考夫书》

2、君以古贤自期,与今之从政者格格不人。

清袁枚《小仓山房续文集·三二·州知州杨君笠湖传》

3、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

4、两人谈话格格不入,像人常说的一样,弹不到一根弦上。

现当代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

5、但少君自授徒后,借居古庙,竟不归家,母来谈论,格格不入,妻子更不顾而问矣。

清吴炽昌《续客窗闲话·某少君》

6、我依然不免受另外一种地方性的局限束缚,和阴晴不定的“时代”风气俨若格格不入。

现代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

7、他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只是一个和工人群众格格不入的人。

当代张立云《红旗初飘的时候》

8、前者可以一点就懂,后者总是格格不入。

现代丁玲《到群众中去》

9、若一切营私之辈,互相朋比,以君子视之,固格格其不相入也。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四·曲江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