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书法中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
古义:原形容书法绘画笔力遒劲有力。
今义:后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
1、意在笔先,力透纸背。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2、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
3、盖以汪、孙两家唱法而论,汪之唱法可用‘顶天立地’一语来形容,其发展方向是纵深的,字字鞭辟入里,如书法之力透纸背。
现当代吴小如《京剧老生流派综说》
4、他写旧时苦难,愤然不平之情,力透纸背;写人民的反抗,讴歌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当代谭兴国《论艾芜的独创性》
5、毛主席亲笔为他写了悼词,每个字都像小盆子那样大,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当代季羡林《孟买,历史的见证》
6、笔端天矫不可状,墨妙直与鸿濛通;惨惨著花二三尊,力透纸背非人功。
清黄景仁《两当轩集·二-·题赤桥庵上人画梅》
7、切玉昆刀君才似,不管铜章鱼佩。执寸铁、腕如风快。造化镌镵天欲泣,刻琳琅、字字垂金。力岂但、透纸背。
清蒋士铨《铜弦词·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