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 【shēng líng tú tàn】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百姓像掉在烂泥和炭火中一样,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生灵:生民,指百姓。
涂炭:处于极困苦的境地或使处于极困苦的境地。
# 例句
1、战争带来的后果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四分五裂。
2、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援,这个被洪水侵袭的村庄将会生灵涂炭,损失惨重。
3、历史上,那些暴君的统治常常导致生灵涂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晋书·苻丕传》:“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天未亡秦,社稷有奉。主上圣德恢弘,道侔光武,所在宅心,天人归属,必当隆中兴之功,复配天之美。”
公元383年,前秦国的君主率军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一败涂地,前秦国从此一蹶不振。后燕、后秦等国乘机攻打前秦,国都长安被围困。
公元385年苻坚退到五将山,后秦的君王姚苌派将军吴忠把五将山团团围住。苻坚的士兵见大势已去,都纷纷溃散逃走了,只剩下十多个亲兵跟着苻坚。苻坚神色自若,叫人送来食物,边吃边等待吴忠到来。不一会儿,吴忠来到了,把苻坚绑住,带回新平,单独囚禁在一间屋子里。姚苌向苻坚要传国玺,苻坚瞪起眼睛,说:“五胡次序,没有你们羌人的名字。你这个小羌人胆敢威逼天子,我怎能把传国玺给你?”他骂不绝口,只求一死。于是姚苌下令在新平的佛寺中把苻坚勒死了。当时,苻坚四十八岁。
苻坚有一个长庶子,叫苻丕,字永叔,自幼聪慧好学,通晓经史,又学过兵法,其文韬武略不亚于叔叔苻融,也跟着苻坚打了不少仗。苻坚死后,幽州刺史王永劝苻丕即任皇位,苻丕答应了,遂于当年在晋阳即位。
后来,苻丕任王永为左丞相。王永主张报仇雪耻,向各州郡发下文书,说:“先帝(苻坚)死在贼人姚苌的手里,京都长安穷困,成为敌人的巢穴,天下凋敝冷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困苦不堪。幸亏天不亡秦,国家有了接班人。如今君主圣明贤德,气度恢弘,道比光武帝刘秀,所在归心,天下归顺,一定会创出秦国中兴的大功,堪配天意之美。”
王永号召天下人齐心协力,报效国家,与仇敌们决一死战。不久,苻丕的军队在孙丘谷打败了姚苌的左将军姚方成、镇远将军强京,出了一口怨气。
# 出处
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佚名《尚书·仲虺之诰》
# 引证
1、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唐房玄龄等《晋书·苻丕载记》
2、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
宋许𫖮《彦周诗话》
3、黄昏以后,他正感到束手无策,知县张我翼和一群士绅父老又来见他,请他速作决定,免使一城生灵涂炭。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二十章
4、窃以此郡破亡,再陷凶逆,生灵涂炭邑室空虚。
唐颜真卿《同州刺史谢上表》
5、君若复卫封曹,得臣亦愿解围去宋,彼此修睦,各免生灵涂炭之苦。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四〇回
6、今见你弓马甚好,明日若出去杀退贼兵,一可免生灵涂炭,二来使我面上增下许多光辉,三来你的功名便从此始。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二集》一回
7、二十九日余常诞,令家人无许拜寿。生民涂炭,家室流转,尚说生日耶?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六年》
8、据他们的“募捐启”中所述,除说了一大篇鬼话之外,还说“变乱日益加剧,水灾洊至,日寇侵陵,同人等怵于国难当前,生灵涂炭……发起金光明道场,以祈转移劫运,造福国家”。
现代邹韬奋《死路一条》
9、谭都督允士民之请,不忍轻动干戈,以致生灵涂炭。
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