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把某些事物、言论信奉为依据的准则和法度。
今义:后来指以某人的言论、学说等作为信奉的唯一准则。
1、适应之说,迄今日学人犹奉为圭臬。
现代鲁迅《坟·人之历史》
2、乡塾兴高头讲章,议论纰缪,北省村儒,奉为圭桌,不复知先儒注疏为何物也。
清昭梿《啸亭杂录·续录·五·明末风俗》
3、三公者,余俱尝亲炙,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清钱泳《履园丛话·书学·总论》
4、这等议论,虐而近谑,有识者不值一笑,迷信者奉为圭臬。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二三回
5、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现代鲁迅《文化偏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