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若神明 【fèng ruò shén míng】
褒贬贬义
结构述补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崇拜得象迷信者敬神那样。形容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盲目尊重。
# 提示
含讥讽意;使用中常含有原本不必如此的意思。
# 例句
1、古代的皇帝被百姓们奉若神明,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被认为是天意所归。
2、在那个科学尚未普及时代,人们往往将某些江湖术士的预言奉若神明,深信不疑。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后汉书·黄琼传》载李固给黄琼的信中作“待若神明”:“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待若神明。”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一些中小地主出身的士人做官的途径,多是通过公府(三公等大官)征聘和郡国荐举。这些人往往以不应官府的征召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每拒绝一次,他们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便提高一些。封建皇帝为了招揽人才,所以也往往给这些人以很高的待遇。而实际上这些士人中,有很多都是只有虚名却无真才实学的假名士。 汉顺帝时,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有一个叫樊英的人,他精通《五经》和术数之学,隐居于壶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南面。因为他很有名气,所以拜他为师的人很多,官府和一些名士也推荐他。但州郡礼聘,公卿荐举,他都不愿接受。后来,顺帝以礼征召他,无奈之下他才来到京都洛阳,但仍称病不起。顺帝见此,为他专设了坛席,像侍奉神仙一样地对待他,他才不敢再加推辞,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官名)。但樊英上任后,能力一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奉若神明”就是尊敬得像迷信的人敬神一样。
# 出处
敬之如神明。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
# 引证
1、这件事荒唐得很!这么一条小蛇,怎么把它奉若神明起来?
近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八回
2、一敞口船载一木像,以艄倒行……邑中无赖子弟,以仪仗拥护,奉若神明,旌旗满船,杂以鼓吹。
清钱泳《履园丛话·鬼神·倒划船》
3、由是观之,彼之讴歌众数,奉若神明者,盖仅见光明一端,他未遍知。
现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
4、清代治《汉书》者对于颜师古注奉若神明,不敢嗤点。
当代王庆祥《陈直和他的〈摹庐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