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废食 【yīn yē fèi shí】
褒贬贬义
结构因果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因为吃饭噎住了,索性连饭也不敢吃了。
今义:后比喻因为受到一点挫折就怕再出问题,索性停止不干。
# 例句
1、他因为曾经在一次吃饭时被噎到,就变得特别小心,甚至开始因噎废食,连正常的饮食都不敢尝试了。
2、在经历了那次投资失败后,他变得过于谨慎,因噎废食,连原本很有前景的项目也不敢再尝试了。
3、不要因为曾经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因噎废食,停止学习的步伐,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 成语故事
"该成语源自《吕氏春秋·荡兵》,其中写道:“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财主在节日时大摆酒宴。席间,宾客们开始划拳行令,喧闹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突然,欢乐的气氛被打破。闹得最欢的那位老者满头大汗,瞳孔上翻,他手捂着喉咙,努力做着吞咽动作。原来,这位老者急于说话,将未嚼透的牛肉吞下,结果被噎住了。众人手忙脚乱地施救,老者无法忍受,大吼一声:“滚开!”随着他的怒吼,那块牛肉才被喷了出来。
主人得知此事后,高声宣布:“各位请回吧!这位老者的遭遇是我们的警示。我认为,为了避免灾祸,我们应该戒酒肉,甚至是戒三餐。从今以后,我家将不再设宴。”说完,他便下令将厨房里的坛坛罐罐全部打碎,将柴米油盐也一律用火烧了。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因噎废食”,比喻因为受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该成语也被称作“因噎去食”“以噎废飧”等。"
# 出处
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
吕不韦语本《吕氏春秋·荡兵》七
# 引证
1、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汉刘向《说苑·一六·说丛·五四》
2、昔人有因噎而废食者,又有惧溺而自沉者,其为矫枉防患之虑,岂不过哉!
唐陆贽《陆宣公集·一三·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
3、(赵鼎留身曰)昨明州班直因诉事纷乱,非其本谋,乃尽废之,是因噎而废食。
宋熊克《中兴小纪·八·建炎四年五月癸丑》
4、然因此而遂谓格物无工夫,并疑《大学》为刺谬,则未免有因噎废食之病。
清朱奇龄《与陈敬之书》
5、或谓改良之责,是在吾辈,不可因噎而废食。
茗荪《地方自治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