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比喻: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限度,会陷入另一种偏失或错误之中。
古义:原指矫正弯曲的竹木,须趁其有一定湿度时用微火烘烤,然后放在架子上弯至超过了直的限度,不然还是不直。用之于社会,表示纠正某种偏差、失误须采取偏激的做法才能立见成效。
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
1、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开口准说真话。
现代钱钟书《围城》六
2、你回头是岸,纠正起来是极快的,只是别矫枉过正,往另一极端摇摆过去就好了。
当代傅雷《傅雷家书·1961年8月1日》
3、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
4、避讳过甚,父名怿,母名恭心,并不得犯焉,时咸谓矫枉过正。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王琨传》
5、他见制台是如此举动,越发懊悔他自己的从前所为,只因矫枉过正,就不免闹出笑话来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五四回
6、社会科学的钻研使他矫枉过正的排斥一切同爱情有关的诗的情绪。
现当代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四章
7、反诸宏博,君之力焉;矫枉过正,文之权也。
唐杨炯《杨炯集三·王勃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