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昃食宵衣”详细解释

昃食宵衣 【zè shí xiāo yī】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入夜才吃晚饭,天不亮就穿衣起床。指勤于政务。

昃:太阳西斜。
食:吃。
宵衣:天未亮即起床穿衣,古用以指帝王勤于政事。

# 提示

用于书面语。

# 例句

1、那位古代官员为了国家大事,常常昃食宵衣,勤奋不辍。

#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虽在位短暂,仅三载便因病离世。然而,皇位随后传至其侄子陈蒨,后世尊称其为陈文帝。陈文帝登基伊始,便敏锐地察觉到萧梁末年政治之黑暗和社会之颓败,这使他深感国家与民生的沉重责任。因此,他在位期间,极力推行节俭勤政,整顿朝纲,严格吏治,并大力倡导农桑,积极兴修水利,使得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复苏与繁荣。 在陈文帝的精心治理下,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渐强盛。陈文帝因此被誉为南朝历史上难得的明君。文学家徐陵在《陈文帝哀册文》中,详尽描绘了陈文帝的勤政爱民之举,文中写道:“陈文帝以民为本,宵衣旰食,日夜不息。”这形象地描绘了陈文帝对国事极尽勤勉,从拂晓至深夜都忙于政务,几乎将全部生活奉献给了国家。 自此,“宵衣旰食”这一成语广为流传,亦有“旰食宵衣”“昃食宵衣”等表述,用以赞誉那些勤于政事、不辞辛劳的帝王、大臣或官吏,亦可用于形容任何人的勤奋与努力。

# 近义词

宵衣旰食
旰食宵衣
废寝忘食

# 同义异形

宵衣旰食
旰食宵衣

# 出处

勤民听政,昃食宵衣。

南朝陈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

# 引证

1、始则懋于修己,劳于求贤,明察其刑,明慎其赏,外序百揆,内勤万枢;昃食宵衣,念其不息之道。

唐白居易《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

2、昃食宵衣,上轸帝心之虑;雄藩督府,遽叨使节之荣。

宋苏颂《杭州谢上》

3、于是圣皇图治,昃食宵衣,纳约讲帷,扶阳而飞。

明沈思孝《祭吴子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