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轻重缓急”详细解释

轻重缓急 【qīng zhòng huǎn jí】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并列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指事情有次要的、主要的、缓办的、急办的区别。

比喻:比喻办事要分清主次。

古义:原意是令缓者则物轻,令急者则物重。

今义:后来用[轻重缓急],指事情主次、轻重、急办和缓办的区别。

轻:重量小(跟“重”相对)。
重:分量大(跟“轻”相对)。
缓:(局势、气氛等)宽松;不紧张。
急:着急。

# 例句

1、在安排工作任务时,领导总是能准确地把握轻重缓急,确保关键项目优先进行,从而确保团队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2、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他能够迅速判断轻重缓急,果断采取行动,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这样才能让生活更加有序和高效。

# 近义词

本末源流
缓急轻重
有条不紊

# 反义词

齐头并进
事无大小

# 同义异形

轻重缓急
缓急轻重

# 出处

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春秋管仲《管子·国蓄》

# 引证

1、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

宋朱熹《答胡伯逢》

2、故衡量轻重缓急,目前只能先筹划破洛阳,而破南阳非当务之急。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十六章

3、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现代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4、凡奏事及指挥军律,宾客语论,但回顾玉奴,画掌为字,悉能代信语,轻重缓急,便否避就,尽协其意。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

5、有死丧患难、贫乏不能自存者,量轻重缓急以周之。

明李时勉《息斋王处士墓表》

6、文爷的难及处,就在这等轻重缓急上分别得清。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一二回

7、我们应该对客观的实际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先后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逐渐改变一问三不知的状况,真正做到三知。

现代马南邨《燕山夜话·变三不知为三知》

8、遇着义所当,自宜勇为,不畏鼎镬,不避汤火,但须斟酌轻重缓急,以为屈伸进退,不可徒恃匹夫之勇,轻蹈不测。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