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殷鉴不远”详细解释

殷鉴不远 【yīn jiàn bù yuǎn】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意思是殷人灭夏,般人的子孙应该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

古义:原谓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作为鉴戒。

今义: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殷: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
鉴: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远:时间长。

# 例句

1、殷鉴不远,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2、公司在制定新战略时,必须牢记殷鉴不远的失败案例,确保我们的决策更加明智和稳健。

# 成语故事

夏禹,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圣王之一,不仅开创了夏朝,更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被后世传颂。然而,夏朝的统治到了末代君主夏桀时,却陷入了荒淫暴虐的深渊,国家动荡不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商汤挺身而出,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新的商朝。商汤同样以圣王的形象载入史册,但他所建立的商朝也未能幸免于衰败的命运,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西伯侯姬昌的时代,他看到了商朝日渐衰败的迹象,于是向商纣王提出了诚恳的忠告:“殷商的教训近在眼前,夏桀的覆灭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然而,商纣王却对姬昌的忠言置若罔闻,没有从夏朝的覆灭中吸取教训,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姬昌的儿子姬发继承了他的遗志,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这个历史事件催生了一个成语——“殷鉴不远”,用以警示后人,前朝的教训就在眼前,不可掉以轻心。这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提醒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 近义词

前车之鉴
引以为戒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车可鉴

# 反义词

重蹈覆辙
覆车继轨

# 出处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先秦佚名《诗经·大雅·荡》

# 引证

1、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聪传》

2、殷鉴不远,吾辈岂宜尤而效之。

清梁启超《与上海某某等报馆主笔书》

3、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说来,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臣民心目和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无能的君主。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十二章

4、但他对赵也不放心,以前赵向王占元购买军火,随后就用这批军火赶走了王占元,殷鉴不远,记忆犹新。

近代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第二章

5、昔汉明为《世祖纪》,章帝为《显宗纪》,殷鉴不远,足为成例。且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彰于四海,安得而隐之?如有不彰,亦安得而不隐?

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等人《周书·萧大圜传》

6、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速决。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

7、欲益反损,欲进反却,得乎失乎?利乎害乎?覆辙在途,殷鉴不远,虽至愚人知为左计矣。

明沈鲤《垂涕衷言》

8、殷鉴不远,天命难谌。

近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八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