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手不释卷”详细解释

手不释卷 【shǒu bù shì juàn】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不肯放下手里的书本。形容读书用功、勤奋。也形容看书入迷。

手: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不:表示否定的意义。
释:放开;放下。
卷:泛指书籍;书本。

# 例句

1、他自小便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望,无论走到哪里,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真正做到了手不释卷,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让周围的人都深感敬佩。
2、在长途旅行的火车上,他手不释卷,一本接一本地阅读着各种书籍,仿佛外界的喧嚣都与他无关,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3、每天晚上,他都习惯性地坐在书桌前,手不释卷地研读着专业书籍,那份对知识的执着追求,让他在学术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 成语故事

三国时,吴国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吕蒙武艺高强,但缺少文才。孙权见吕蒙年轻有为,就劝他多读点书,增长知识。吕蒙心想:念书是文人的事,跟我们武将有什么关系?于是推辞说:“军中事务繁忙,实在没有时间读书。”孙权接着开导说:“你说事务繁忙,这一点不假,但总不会比我忙吧!我自从主持军政大事以来,一直在百忙中挤时间多读史书及诸子兵法。我自己觉得学了大有长进,办起事来,顺利多了。你才智过人,年轻聪明,如能多读史书、兵法,日后在军事上一定能有所建树。”孙权见吕蒙一边听,一边点头,便趁热打铁,用前人勤学的事迹来激励他,说:“汉光武帝刘秀虽身负军政要职,学习起来常常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本;曹孟德年纪老大了,还坚持读书学习。你年纪轻轻,为什么不求上进呢?”吕蒙终于被孙权的话打动了,从此,他发奋读书,长进很快,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

# 近义词

孜孜不倦
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学而不厌
手不释书
书不释手
爱不释手

# 反义词

一曝十寒

# 同义异形

书不释手
手不释书

# 出处

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

# 引证

1、我出门散步,河畔田埂上也常见有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手不释卷。

现代梁实秋《秋室杂文·谈考试》

2、那时第十五旅长贾焜亭(名德耀,日本士官学生,平日手不释卷,笔不停挥,颇有学识眼光。)对这些情形也总是摇头,和我抱同样的感想。

现代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一八章

3、习吉好学,有笔述,虽马上军前,手不释卷。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四

4、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现代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5、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

宋欧阳修《晏元献公神道碑铭》

6、[李]袭誉性严整,在职庄肃,素好读书,手不释卷。

唐刘肃《大唐新语·清廉》

7、上性严重少言,酷好看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

8、但生喜读书,虽在肆,手不释卷。

清吴炽昌《续客窗闲话·唐词林》

9、平时一回到屋里,他就手不释卷地读书。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