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瓦釜雷鸣”详细解释

瓦釜雷鸣 【wǎ fǔ léi míng】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瓦釜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比喻:比喻平庸的人或事物受到重用或重视而显赫一时(多指平庸的人窃居高位)。

瓦:用陶土烧成的。
釜:古代的一种锅。
雷: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
鸣: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

# 提示

含讽刺意。

# 例句

1、在这个公司里,有些平庸无能的领导占据了重要的职位,造成了瓦釜雷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效率和创新力。
2、学术界有时也会出现瓦釜雷鸣的情况,一些缺乏真正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却能获得过分的关注和推崇。
3、娱乐圈中,有些没有真正才华的艺人却通过炒作和包装成为了焦点,这种瓦釜雷鸣的现象让许多有实力的艺人被埋没。

# 成语故事

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遭受了谗言和诽谤,在楚怀王在位期间被放逐至遥远的汉北地区。后来,尽管在楚顷襄王时期被召回并重新启用,但屈原的遭遇并未好转,他很快再次陷入了诬陷的漩涡,被迫流放到江南的偏远之地。 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屈原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他创作了《九歌》和《卜居》等作品,以此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国家的担忧。在《卜居》中,他写下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这段话意味着,本应受到尊崇和重视的黄钟大吕这样的乐器被毁坏并丢弃一旁,而粗陋的瓦釜陶罐却被敲击得如同雷鸣般响亮;那些善于谗言献媚的小人嚣张跋扈,而真正贤明有德的人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 屈原以“黄钟”来比喻贤明之士,而以“瓦釜”来比喻那些善于谗言的小人,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和不满。他感叹小人得志,而真正有才华和品德的人却无人理解,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此后,“瓦釜雷鸣”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那些平庸的人或事物因为受到错误的重视或重用而显赫一时,尤其是用来指那些平庸的人窃居高位的情况。这个成语也反映了屈原那种对高尚品德和才华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

# 近义词

小人得志
黄钟瓦釜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 反义词

黄钟毁弃
怀才不遇

# 同义异形

雷鸣瓦釜
瓦釜之鸣
瓦釜雷鸣
瓦缶
黄钟毁弃
黄钟瓦釜

# 出处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战国楚屈原《卜居》

# 引证

1、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

明末清初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

2、人民有话不能言,言者无责可自负。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的世界。

现代郭沫若《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

3、它变单纯的音乐为交响乐队,瓦釜雷鸣。

当代孙犁《戏的梦》

4、倩何人与问,瓦釜雷鸣,甚黄钟哑?

宋辛弃疾《水龙吟·用瓢泉韵》

5、报喜者迎合世俗,徒见瓦釜雷鸣,报忧者拂逆官场,落得黄钟毁弃。

前秦吕光光《报忧颂》

6、若不诲示,已谓得其玄珠,瓦釜钟鸣,布鼓雷吼;至若曲情顾旨,必无过患。

唐张怀瓘《评书药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