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对手 【qí féng duì shǒu】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下棋碰上了相匹敌的人。也指双方本领或技艺相当,能手碰上了能手或本领难分高下。
比喻: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棋:一种文娱活动的用具。一副棋包括若干颗棋子和一个棋盘,下棋的人按一定规则摆上并移动棋子,比赛输赢。如围棋、象棋、军棋、跳棋等。古时亦通称博弈的子为棋。
逢:遇到;遇见。
对手:竞赛的对方。
# 例句
1、他们俩在辩论会上棋逢对手,难分高下。
2、这场比赛真是棋逢对手,精彩绝伦。
# 成语故事
在《晋书·谢安传》中,记载了一段关于谢安与谢玄的围棋故事,这段故事不仅反映了谢安的从容与智慧,也诞生了成语“棋逢对手”。当时,前秦苻坚率领浩荡大军进逼东晋,战云密布,局势紧张。东晋朝廷为了稳定军心,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寄望他能领导军队抵御强敌。然而,谢安面对重压,却显得异常平静,他选择在战事紧张之际,驱车前往山林,与谢玄等人一同下围棋,放松心情。在平日里,谢安的棋艺是略逊于谢玄的。但在那一天,谢玄因心系战事而心神不宁,结果在棋盘上败给了谢安。这场围棋之后,谢安并未立即投入军事部署,而是继续与友人们游山玩水,直到夜幕降临。最终,在谢安的指挥下,谢玄等人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的军队。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谢安依旧在下棋,他看完捷报后,只是淡淡地告诉客人:“孩子们已经击退了敌人。”直到棋局结束,他才回到内室,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甚至在过门槛时因激动而折断了木屐的齿。这个故事中的围棋对弈,成为了成语“棋逢对手”的由来,意指双方棋艺相当,难分伯仲。这个成语后来也被广泛用来形容在任何领域中,双方实力相当,能够相互匹敌的情况。谢安的镇定自若和谢玄的一时失手,共同编织了这一历史佳话,也让我们见证了东晋时期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采。
# 出处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 引证
1、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2、高君也,咱两个棋逢对手。
元无名氏《百花亭》二折
3、有时我逼着你后退几步,有时你逼着我后退几步。两方面真是棋逢对手,都不能马上取胜。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4、多少词林翰府俦,则被他一笔勾......刚道个真材实料难禁受,说甚么琴遇知音,再休提棋逢对手。
明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一·仙吕点绛唇·李中麓归田·油葫芦》
5、三对儿盘旋厮杀,颇似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战至日暮,方各鸣金收军。
近代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二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