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讳恶不悛”详细解释

讳恶不悛 【huì è bù quān】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式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讳:改过,悔改。
恶:不好。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悛:悔改。

# 例句

1、这种讳恶不悛的行为是不能姑息的。

# 成语故事

“怙恶不悛”原作“长恶不悛”。据《左传・隐公六年》载,春秋时,结邻的陈、郑二国时常发生争端而彼此交恶。后来郑国曾提出请求,希望能够与陈国和平共处。当时,陈桓公弟五父认为广结善缘是国家的重要施政方针,因此建议接受讲和。但陈桓公却认为宋、蔆攦国才是难以对付的敌手,郑国算不了什么,就拒绝接受郑国的讲和。结果在陈桓公六年五月时,郑国入侵陈国,陈国大败,被掳去许多财物及俘虏。对于这样失败的结果,当时的人便加以评论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陈桓公因为不广结善缘,让恶因滋长蔓生而不知悔改,随之而来的便是自取祸害。后来“怙恶不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人作恶多端,不肯悔改。

# 近义词

死不悔改
长恶不悛

# 同义异形

长恶不悛

# 出处

昔秦政烦苛,百姓土崩,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谀之臣,犹言安耳。讳恶不悛,卒至亡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

# 引证

1、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