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长恶不悛”详细解释

长恶不悛 【cháng è bù quān】朗读

褒贬贬义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长:副词。经常。
恶: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跟“善”相对)。
不悛:不悔改。

# 易错

长,不读zhǎng;悛,不能读作jùn。

# 例句

1、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无视社会公德,长恶不悛,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成语故事

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曜是匈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北方的匈奴贵族,后来匈奴汉国发生政变,他便以“诛杀叛逆”的名义,自立为帝,徙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威震当时群雄。 无独有偶,另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石勒,原为羯族人,从小耕田、沤麻,后被晋朝官吏卖到山东为奴隶。其人勇武过人,足智多谋。遭逢乱世,他便投奔刘渊从军,多立战功,官封大将军。匈奴汉国生变后,石勒到河北一带作战,以襄国为根基,麾下军事实力很强,便想以武力灭掉刘曜。石勒率兵多次与刘曜交战,大大挫伤了刘曜的锐气。 后来刘曜改变策略,对石勒采取收买拉拢,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往石勒的都城襄国,诏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晋爵赵王,夫人封王后,世子为王太子。统辖二十郡,出入警跸,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犹如昔日曹操的荣耀富贵。石勒答应下来,并派王修等人为特使前往长安拜谢。 刘曜手下有个谋士叫曹平乐,原来是石勒的舍人。因为被石勒留仕于刘曜,心怀怨恨,这时便对刘曜说:“石勒派王修等人来答话,外表虔诚之至,其实是来观察各郡的虚实,等王修返回后,便会伺机来进攻。”刘曜闻听十分震怒,便下令把王修斩首了。同时,还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 石勒派特使王修赴长安答话,本无恶意,突然闻听王修被杀,封号被撤销,不禁怒火中烧。他首先下令诛杀了曹平乐的三族,然后召集大臣说:“我们侍奉他们刘家人已经仁至义尽了,他们刘家人当上了帝王,便想屠戮我们这些功臣,结果上天收拾了他们;如今我们派使者赴长安,禀明愿捐弃前嫌、重修旧好,并无什么恶意,但刘曜却‘长恶不悛’,不仅杀害了我们表示诚意的使者,而且作为君主,出尔反尔,又撤销了对我的封授!赵王、赵帝,名号大小,我自取之,岂能受他节制!” 于是石勒下令设立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高大雄伟的正阳门,设坛祭告天地,自称赵王,建立起后赵政权。

# 近义词

怙恶不悛
屡教不改
长恶靡悛
讳恶不悛

# 反义词

迷途知返

# 同义异形

长恶靡悛

# 出处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

# 引证

1、其有久为头首,累受招安,长恶不悛,及杀人众多,情理巨蠹之人,自合依旧处死。

宋李纲《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

2、自古储副,或有不才,长恶不悛,仍令守器,皆由情溺宠爱,失于至理,致使宗社倾亡,苍生涂地。

唐魏征《隋书·文四子传》

3、种种无状事迹,一切不异于今日之所为,足以见其贪纵刻薄本于天资,而长恶不悛,日增月益,以至于今。

南宋朱熹《按唐仲友第四状贴黄》

4、族党之中,果有长恶不悛、不听劝谕者,众共拘执送官,明正典刑,以安善类,毋容稂莠,致害嘉禾。

明王守仁《告谕安义等县渔户》

5、故复推崇今主,修好如初,何图长恶不悛,杀奉诚之使。

晋石勒《下令绝刘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