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绎不绝 【luò yì bù jué】
褒贬中性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接连不断。多指路上行人、车马或河道上船只。
络绎:连续不断的样子。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绝:断绝。
# 例句
1、春节期间,旅游景点游人如织,车辆络绎不绝,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2、这家新开的网红餐厅味道极佳,每天从早到晚顾客络绎不绝。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后汉书·郭伋传》:“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后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公元28年,郭伋中山太守,第二年,转为渔阳太守。渔阳在遭受王莽之乱后,社会混乱,贼寇横行。郭伋到任,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打击元凶、瓦解贼众,于是渔阳郡内的盗贼销声匿迹了。当时,北方的匈奴经常侵扰渔阳郡界,边境一带的百姓深受其害。郭伋训练兵马,设下攻守的计策,匈奴闻风丧胆,从此不敢再来挑衅,广大民众得以安居乐业。郭伋上任五年来,渔阳郡稳定有序,人丁兴旺。后来,颍川郡内盗贼群起,民不聊生。公元33年,朝廷征拜郭伋为颍川太守。临行时,光武帝召见郭伋,慰劳他说:“你是一个贤能太守,此去山高路险,请多保重。”
郭伋到达颍川郡后,用德行安抚山贼,阳夏的赵宏、襄城的召吴等数百人都放下武器投降,郭伋就自作主张把他们全部放回家乡务农。郭伋擅自释放降贼,按照惯例是有罪的。因此他自行上书皇帝,奏报自己擅作主张的过失。光武帝非常造成他的降贼策略,不追究他的责任。后来,赵宏、召吴等人的同伙闻听郭伋的威望与信誉后。他们远自江南,或者从幽、冀之地赶来不约而同地向郭伋投降,一时间,投降的人马络绎不绝。
# 出处
(臣)连年被疾,为朝廷忧念。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强,感动发中,数遣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驿不绝。
东汉刘强《临命上疏》
# 引证
1、皇亲两府诸司,缘道设祭,自右掖门至奉先院,络绎不绝。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八
2、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三回
3、其夫人贺拔氏寝疾,中使顾问,络绎不绝。
唐魏徵等《隋书·高颎传》
4、然上在禁中,徒跣祈晴,又抚恤存问,络绎不绝,多给木棉袄,务令温暖。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六
5、自七月上旬,送寿礼者便络绎不绝。
清曹雪芹《红楼梦》七一回
6、我立即忆起十年前参观过的西雅图南边的奥仑比克啤酒厂,厂房规模不小,参观者络绎不绝。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啤酒”啤酒》
7、孟相府、梁相府,还有新伯府,人们认识的献上殷勤,不认识的冒充世友,同样人进人出,络绎不绝。
清陈端生《再生缘》第八〇回
8、路上是络绎不绝的行李车和人,路旁是黄白两色的外人。
现代鲁迅《萧红作〈生死场〉序》
9、老百姓急速地上紧了门板,黑暗的街上络绎不绝地走着骡马,退下来的国民党的队伍,无声地向南急走。
现代丁玲《冀村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