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周佚名《诗经·小雅·小明》
1、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自贻伊戚,无为可抵。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2、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
3、汉党锢诸公,既无申屠蟠之高识,而自贻伊戚。
金王若虚《臣事实辨上》
4、又安知非欲秦知虽有可兴之势,要当如穆公自知其过,倾心耆老,不可力征经营,自贻伊戚耶?
清谭嗣同《石菊影庐笔识·思篇三十三》
5、愿以黔黎在念,社稷为心,勿拘小礼,自贻伊戚。
唐房玄龄等《隋书·杨玄感传》
6、此乃以邪攻邪,自贻伊戚,然遂死于道路,亦可伤也,又可惧也。
南宋朱熹《答黄直卿》
7、(遗侯景书曰)君今不能东封函谷,南面称孤,受制于人,威名顿尽。得地不欲自守,聚众不以为强,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有恶逆之祸,覆宗绝嗣,自贻伊戚。戴天履地能无愧乎!
唐李百药《北齐书·文襄纪》三
8、因斯而言,则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自贻伊戚,匪降于天,而谓之不幸,未之闻也。
宋刘子元《思慎赋序》
9、谀之(指张居正)者,伊周不足,重以舜禹,至身后有劝进之疑,亦自贻伊戚也。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八·嫉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