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会 【bù qī ér huì】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①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②未经约定而自动聚集。
不:不,表一般否定。
期:约会。
而:表示并列、因果、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会:会合;聚集。
# 例句
1、多年未见的朋友在异国他乡的机场不期而会,彼此都感到非常欣喜。
2、在繁华的上海街头,我与多年未见的老同学不期而会,我们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聊起了过往的点点滴滴。
# 成语故事
《谷梁传·隐公八年》对“遇”的解释是这样的:“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在春秋时期,会盟是诸侯国之间为了维系政治秩序和联合力量的重要手段。春秋初期,宋、卫、郑这三个国家间常发生纷争。一年春天,齐僖公以和事佬的角色出面,要让宋、卫、郑三国谈和。但宋殇公希望能够在谈和前,先行与卫国会谈。因此透过馈赠钱财的方式,请求卫国国君在会盟的日期前先见面,卫宣公答应宋殇公请求,两人后来就在卫地相见。
后来“不期而会”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也作“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遇在一起,意外地相遇。
# 出处
不期而会曰遇。
战国谷梁赤《穀梁传·隐公八年》
# 引证
1、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宋柳永《秋夜月》词
2、不想今日不期而会,得谐鱼水,正合夙愿,所以不敢推拒。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
3、不期而会,不谋而同,不亦宜乎!
唐房玄龄等《晋书·温峤传》
4、四人相见,各道来由,不期而会,足见同志了。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五五回
5、晚上九点钟光景,吴公馆里不期而会的来了些至亲好友,慰问吴荪甫在厂里所受的惊吓。
现代茅盾《子夜》一四
6、因不曾问得那先生的好住场,只得各处瞎寻,不期而会,遇着令爱。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
7、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