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不期而遇”详细解释

不期而遇 【bù qī ér yù】朗读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

不:没有。
期:约定。
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遇:遇见,相逢。

# 例句

1、在异国他乡,我本以为会孤独无依,却不期而遇了一位来自家乡的旧友,那份惊喜真是难以言表。
2、那天在图书馆翻阅书籍时,我不期而遇了一本关于家乡历史的书籍,读后深感亲切和自豪。

# 成语故事

《谷梁传·隐公八年》中关于“遇”的解读深刻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含义:“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这段历史背景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各国间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形成了一种名为“会盟”的外交制度。会盟不仅是诸侯国间联合以增强实力、维系霸主地位的重要手段,也象征着一种政治和外交的正式约定。在春秋早期,宋、卫、郑三国之间的纷争频繁。有一年春天,为了平息这些纷争,齐僖公作为调解者,提出了让三国进行会盟的建议。然而,宋殇公在会盟之前,希望能先与卫国单独会谈,以便更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和解的可能。于是,他采取了馈赠钱财的方式,请求卫国国君在正式会盟日期之前与他见面。卫宣公接受了宋殇公的请求,两人最终在没有事先约定的情况下,在卫国境内意外地相遇了。这次“不期而会”不仅体现了双方和解的诚意,也标志着两国关系的一次重要转折。后来,“不期而会”这一成语逐渐流传开来,并被简化为“不期而遇”,用以形容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的情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承载着春秋时期诸侯国间外交智慧和政治策略的深厚内涵。

# 近义词

邂逅相遇
邂逅相逢
不期而会
不约而同
萍水相逢
不谋而合

# 反义词

失之交臂
如期而至
如约而至

# 同义异形

不期而会

# 出处

伊昔倾盖,于彼朱方;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南朝梁简文帝《湘宫寺智蒨法师墓志铭》

# 引证

1、未几,蔺氏之舍人,与廉氏之客,一日在酒肆中,不期而遇,两下争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九十六回

2、其时恰好京卿俞西塘,有奉旨要查办事件;常、镇道柴韵甫,有与上海道会商事件,这两人也是一时有名人物,不期而遇都聚在一处。

清曾朴《孽海花》十八回

3、一次,他同于立群同志到杭州,我同老伴儿张琳也在杭州,大家在这儿不期而遇,心里分外高兴。

现代成仿吾《怀念郭沫若》

4、三人坐了客位,大王坐了主位,说道:“……今日不期而遇,天使然也。”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

5、在这乱哄哄的时刻,我再一次和‘铁猫’的目光不期而遇。他的水汪汪的眼神,仿佛在恳求我不要怜惜他的皮肉。

当代从维熙《远去的白帆》三

6、文龙道:“侄本欲往谒龙老伯,不期而遇,也省得奔波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三四回

7、老三扑过大哥来。哈,不期而遇!瑞大哥!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八七

8、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不期而遇,又是如此。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