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容对不公正的事情感到不满,非常生气。
(令狐茂上书)曰太子进则不得上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江)充,恐惧逋逃。
东汉班固《汉书·刘据传》六三
1、敦怒,上疏陈之;自尔愤愤不平,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
唐许嵩《建康实录》卷六
2、枢密使韩世忠愤愤不平,亲诣桧府争论。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二
3、淑英、淑华都是愤愤不平,却也无法可想。
现代巴金《春》一
4、枢密使韩世忠愤愤不平,亲诣桧府争论,俱各罢斥。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
5、宋蚒听到这些愤愤不平的议论,只好把鼻子一捏,再也不提了。
现代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七
6、白殷氏一甩帘子愤愤不平地进里屋了。
当代郭宝昌《大宅门》二
7、“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
现代巴金《家》一二
8、令狐达争不过叔谋,愤愤不平,只得自回衙宇,写本题奏去了。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三三回
9、众人愤愤不平,乱嚷乱骂。
明、清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三二回
10、秘亦免官,居于宛陵,每愤愤有不平之色。
唐房玄龄、褚遂良等《晋书・桓秘传》七四
11、“每酒后”前作“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九八
12、自王莽篡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𬙂传》一四
13、(孙)权出都亭候(魏使邢)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因涕泣横流。
西晋陈寿《三国志·徐盛传》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