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义: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
今义: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1、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
现代茅盾《子夜》四
2、仑樵谈今说古,兴高采烈。
清末民初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3、觉英兴高采烈地跑到石阶上面来。觉群、觉世和淑芬都跟在他后面。
现代巴金《春》五
4、老残以为他一定乐从,所以说得十分兴高采烈。
近代刘鹗《老残游记二集》七回
5、阿Q前几回的上城,大抵早就兴高采烈的对人说,但这一次却并不,所以也没有一个人留心到。
现代鲁迅《呐喊·阿Q正传》
6、改作文卷子的时候,他总是兴高采烈。很多学生的作文说明,他们不但理解他的苦心,而且还小心翼翼的向他倾诉了压在心底的痛苦。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九〇
7、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现代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
8、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现代曹禺《日出》第二幕
9、前后在事诸子,暇辄为诗钟之会……而与会者皆兴高采烈,以为此乐不减古人。
清末民初丘逢甲《南园感事诗序》
10、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现代鲁迅《呐喊·阿Q正传》三章
11、宋其文给风一吹,心里尤其舒畅,他一个人兴高采烈地说个不停。
现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二部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