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手舞足蹈”详细解释

手舞足蹈 【shǒu wǔ zú dǎo】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手: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
舞:舞动,挥舞。
足:脚。
蹈:顿足踏地。

# 例句

1、得知自己赢得了比赛,他手舞足蹈地跳了起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2、孩子们在游乐园里玩得非常开心,手舞足蹈地追逐嬉戏,笑声此起彼伏。

# 成语故事

有一天,郑玄在书房里翻阅《诗经》,读到其中一篇描述人们欢庆丰收的诗歌时,他深深地被打动了。诗歌中描绘了一幅热闹喜庆的画面:人们在田间地头劳作后,围坐在一起,欢快地歌唱,手舞足蹈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郑玄有感而发,在序文中写下了自己对诗歌本质的见解:“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在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也,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也;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内心的情感通过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当言语无法充分表达时,人们会借助叹息;当叹息还无法满足时,人们会转向歌唱;而当歌唱也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情感时,人们便会不自觉地让手舞动,让足蹈跃。

# 近义词

喜跃抃舞
载歌载舞
兴高采烈
眉飞色舞
喜不自胜
欢欣鼓舞
欢天喜地
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
乐不可支
欢蹦乱跳
足蹈手舞

# 反义词

顿足捶胸
怏怏不乐
闷闷不乐
垂头丧气
郁郁寡欢
黯然销魂
愁眉苦脸
不苟言笑
捶胸顿足
悲悲戚戚

# 同义异形

足蹈手舞

# 出处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先秦佚名《诗经·周南·关雎·序》

# 引证

1、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2、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战国公孙尼子《礼记·乐记》

3、学生偶尔看月到此,因闻佳句清妙,不觉手舞足蹈,失声唐突,多得罪了。

明荑秋散人《玉娇梨》六回

4、想到此处,就手舞足蹈起来,如飞转到书房,拈起兔毫,一挥而就。

清李渔《十二楼·夏宜楼》二回

5、在我们底每一个人底背后,恍惚地有着几千百万的群众底影子,他们都在高声地庆祝着,唤呼着,手舞足蹈地欢乐着。

近代柔石《一个伟大的印象》

6、比来朝官不依礼法,身有哀惨,陪厕朝贺,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玷皇化。

唐刘肃《大唐新语·识量》

7、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手舞足蹈欣泰时,移风易俗王化基。

南朝宋刘彧《白纻篇大雅》

8、宋江写罢.......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三九回

9、那些奴仆,因家主得了官,一个个手舞足蹈,好不兴头!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