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相惊伯有”详细解释

相惊伯有 【xiāng jīng bó yǒu】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述宾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古义:原指人们互相传说着伯有来了,大家纷纷惊恐逃避。

今义:后比喻无故自相惊扰。

相惊:相惊:互相惊扰。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宵的字,传说其死后成为恶鬼作祟。

# 例句

1、他总是过于担心自己的未来,常常陷入相惊伯有的状态中。

#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良霄字伯有,他为人奢侈又刚愎自用,嗜酒如命,与大臣子皙矛盾很深,被子皙的侄子子驷杀死,变成一个厉鬼。人们听说伯有来了吓得撒腿就跑。子产立了公孙泄和伯有的儿子良止后,厉鬼就立刻安息了。

# 近义词

庸人自扰
自相惊扰

# 出处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

# 引证

1、提起“赤化”两字,便“相惊以伯有”。

近代梁启超《谈判与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