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自相惊扰”详细解释

自相惊扰 【zì xiāng jīng rǎo】朗读

褒贬贬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自相:指自己跟自己或集体内部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某种情况)。
惊扰:惊动扰乱。

# 提示

含讽刺意。

# 例句

1、夜晚的森林里,动物们因为一点小动静就自相惊扰,纷纷四处逃窜。
2、在这个敏感的项目上,大家因为过于紧张而自相惊扰,导致进度一再受阻。

# 近义词

相惊伯有
惊慌失措
惊魂未定

# 反义词

满不在乎
泰然处之
泰然自若

# 出处

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

# 引证

1、冰、飏等遣前锋进据无锡,遇贼将张健等数千人,交战,大败,奔还御亭,复自相惊扰,冰、飏等并退于钱唐。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舒传》

2、李嗣昭与李嗣源夜入汴军,斩将搴旗,敌人扞御不暇,自相惊扰。

北宋薛居正、卢多逊等《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

3、你看对岸,看江面,看我们周围,多宁静,多和平。大家都很安静,我们何必自相惊扰。

现代巴金《寒夜》一五

4、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

现代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5、南京市近日忽发现一种无稽谣传,谓总理(孙中山)墓行将工竣,石匠有摄收幼童灵魂,以合龙口之举。市民以讹传讹,自相惊扰。

现代鲁迅《三闲集·太平歌诀》